扎西达尔钦:八廓街西北角的吉祥新篇

八廓街的转经道上,五根经幡柱如时序坐标般矗立。当目光扫过东南角最古老的夏迦仁达尔钦,再移向西北角那根相对年轻的木柱时,会发现时光在这里完成了一场温柔的接力。这根名为 “扎西达尔钦” 的经幡柱,虽竖立于 1986 年,却是八廓街千年信仰长卷中浓墨重彩的新篇章。

一、1986 年的时代注脚

1980 年代的拉萨,正经历着一场文化的苏醒。改革开放的春风拂过雪域高原,中断多年的宗教活动逐渐恢复,大昭寺的金顶在修缮后重新闪耀,转经道上的脚步声日益稠密。就在这样的背景下,八廓街西北角迎来了一根新的经幡柱。


与其他四根承载着明清历史的 “老柱” 不同,扎西达尔钦的竖立带着鲜明的时代印记。它填补了转经道西北角的神圣空白,让八廓街的宗教空间布局重新完整。当地老人说,那年春天,工匠们选用林芝的优质松木,沿用 “木芯裹竹” 的古法工艺,在信众的诵经声中将柱子稳稳立起 —— 这既是对传统的致敬,也是对未来的祝福。

二、“扎西” 二字里的信仰密码

晨光中的扎西达尔钦,像一柄蘸满霞光的权杖。十米高的柱身保留着松木原始的肌理,浅褐色的木纹里嵌着经年累月的风尘,触摸时能感到细密的凹凸,那是三十余载雨雪冲刷与信徒手掌摩挲共同雕琢的痕迹。柱体下半部裹着三层绛红色氆氇,边缘镶着靛蓝与明黄的几何纹,在转经道的灰墙背景里格外醒目。


最动人的是柱顶飞扬的经幡。蓝、白、红、绿、黄五色经布按序叠成扇形,被风掀起时如展开的羽翼,经文在阳光下透成半透明的光斑。顶端铜制宝顶铸着法轮与宝瓶,边缘垂落的铜铃随气流轻颤,叮当声混在转经筒的嗡鸣里,像在低声复述 “扎西德勒” 的祝福。柱底堆着玛尼石,有的新刻着六字真言,有的已被摸得油亮,石缝里还塞着信徒献的青稞粒,在干燥的空气里散发着淡淡的麦香。


“扎西” 在藏语中是 “吉祥” 的意思,这个最朴素的祝福,却藏着藏族人对生活最深的期盼。在拉萨的街头巷尾,人们见面时说 “扎西德勒”,节庆时挂 “扎西达杰” 的经幡,连寺庙的壁画里,也总少不了手持吉祥结的菩萨。


扎西达尔钦的命名,看似简单却意味深长。它不像其他经幡柱那样关联着具体的历史事件,而是将所有信众的心愿浓缩成两个字:愿风调雨顺,愿家人安康,愿佛法永驻。柱顶的经幡在风中翻动,五种颜色分别对应天空、白云、火焰、绿水和大地,仿佛在向天地传递着永恒的吉祥祈愿。

三、年轻柱体的古老使命

尽管是八廓街最 “年轻” 的经幡柱,扎西达尔钦却迅速融入了转经道的神圣节奏。每天清晨,最先抵达的转经人会在这里放慢脚步,用额头轻触柱身的包浆 —— 那是三十多年来无数手掌与额头留下的温度。


每年萨嘎达瓦节,当其他四根老柱更换经幡时,扎西达尔钦也会换上崭新的经文布。信众们相信,这根年轻的柱子和那些千年古柱一样,都能听见他们的心声。有位守寺的僧人曾说:“经幡柱的年龄不重要,重要的是它是否活在信众的心里。”


如今,扎西达尔钦已经在八廓街矗立了三十多个春秋。它看着转经道上的老阿妈慢慢弯腰,看着年轻的背包客举起相机,看着经幡旧了又新,看着信仰在时光里静静流淌。或许再过百年,当它也成为 “古柱” 时,会有新的经幡柱接过它的使命,而 “扎西” 的祝福,将永远在八廓街的风中飘荡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去西藏拍摄人文风情,不同季节的最佳选择

一、‌ 春季(3月-5月) ‌ ‌ 林芝桃花节(3月下旬-4月中旬) ‌: 可拍摄雪山、桃花与藏族村寨交融的独特画面,桃花盛开期当地会举办民俗活动,如传统歌舞和祈福仪式,适合捕捉节日氛围下的藏族生活. ‌ 优势 ‌:气候回暖,高原反应较轻,适合初次进藏者;但需注意昼夜温差和部分高...